包柔螺旋體感染
別名:包柔螺旋體病,萊姆病,細螺旋體病,細螺旋體病毒
- 6
- 6
危險性:
- 6
- 10
包柔螺旋體感染是犬細菌感染較少的一種疾病,貓偶有感染,是由疏螺旋體引起的。與人該病的發病率類似,其多發地區為美國東北部。特別是從維吉尼亞到馬薩諸薩州,還有中西部從威斯康星州到明尼蘇達州東部。雖然美國西部也有對該病的報導,但確切的病例十分少。我國已有多個省區存在有包柔螺旋體病發生。
包柔螺旋體感染是一種由蜱傳播的疾病,能夠感染多種哺乳動物及鳥類。傳播該病的這類蜱生活周期長達2年,感染性若蟲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傳染源。其寄生于較大型的哺乳動物,如犬、鹿、人。雖然其他種虱類、跳蚤、蒼蠅和蚊子,在自然中也發現感染,但它們在該病的傳播中無太大意義。
包柔螺旋體感染的低發病率與實驗致病的困難性,導致自然致病的臨床癥狀資料有限。對于實驗致病的犬,臨床癥狀出現于與虱接觸后2~5個月。主要癥狀為發熱,跛行,關節腫脹,淋巴結腫大,精神不振,食欲減退。但有臨床癥狀者不一定為血清陽性。I臨床癥狀在給予抗生素治療24~48h后,會有明顯緩解,有記載表明實驗致病的犬有短暫的多發性關節炎。雖然經過抗生素治療,但慢性非糜爛性多發性關節炎仍很常見。蛋白性腎小球腎炎在自然感染犬中也有發現。某些病例可發展為急性腎衰竭。與人不同的是,犬沒有發現過典型的皮膚損傷和紅斑。在確診病例中,偶見風濕性關節炎,神經性機能障礙,和心肌炎引起的心律不齊。
患病犬表現各種各樣的l臨床癥狀,其中最多見的為突發性跛行和多發性關節炎。還有沒有特定癥狀的急性發熱。一般原發性腎炎、神經性疾病、皮膚病或心臟病很少出現?,F國外已有了犬心絲蟲、埃里克氏體和萊姆病三合一ELISA檢驗試劑。
抗生素療法是治療包柔螺旋體感染的最好方法。四環素、某些第三代頭孢菌素、阿莫西林、氨芐西林、紅霉素及其衍生物.是治療包柔螺旋體感染最有效的幾種抗生素。在臨床中,按萊姆病治療的犬比真正感染該病的犬要多得多。因為沒有一種可靠的體外診斷方法,所以經驗性治療是必須的。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為:多西環素(強力霉素),10mg/kg,口服,每12 h一次,用藥30d以上。開始治療24~48h后,臨床癥狀會有所好轉。包柔螺旋體感染的癥狀是多邊和短暫的。伴隨關節炎的關節疼痛會間歇性出現,不管是否實施抗生素治療,它都可能自己減輕。 還能夠用阿莫西林,20mg/kg,口服,每8h一次,最少用藥30d;頭孢曲松,20mg/kg,靜脈或皮下注射,每12h一次,用藥14~30d;氯霉素,15~25mg/kg,口服或皮下注射,每8h一次,用藥14~30d。雖然早期臨床癥狀得到了緩解。但在抗生素治療30d后,該病仍有可能復發。